Make your own free website on Tripod.com

Posted by on March 4, 2019

  1988年3月初的一天,日本東京一家剛問世的精工時裝店,無數的青年男女將所有商品搶購一空,致使時裝店不得不歇業十多天來重盈貨架。3月15日,當時裝店再度開張時,又有一千多人湧進店堂,再一次將店內物品搶購一空。導致這種瘋狂奇購的原因,並不在於精工時裝店的T恤衫、金飾品等物品本身超群絕倫,而是因為這家商店的主人是當今日本最著名的歌星之一鬆田聖子。這些搶購者幾乎都是她最忠實的歌迷。在他們的心目中,精工店的時裝飾物是全日本甚至全世界最好的東西,而他們那罕見的舉動則是表達了對歌星的瘋狂熱愛。
在今天的世界上,除了我們早已熟悉的「暴走族」「飆車族」以外,又有一種新的群體日長夜大,令人矚目。從東方到西方,從窮鄉到都市,成千上萬的人像星星環繞太陽一樣,拱衛著自己心中的偶像。為了自己所崇拜的歌星、影星、球星,許多人甘願受盡風霜,甘願奉出激情、血淚甚至生命,人們把這些人稱為「追星族」,意為追逐明星的人群。
印在臉上的歌星
1987年11月12日,全世界的報紙幾乎都刊發了路透社的一幀照片。畫面上是一位年輕貌美的澳大利亞女歌迷,在右臉上印了聞名全球的美國搖滾樂歌星邁克爾·傑克遜的肖像,在這前一天,傑克遜已開始在澳洲的巡迴演出。儘管各個國家的報紙用不同的語言詮釋著畫面,但照片本身早已超越語言的羈絆,鮮明地顯示了歌迷對歌星的近乎癡醉的喜愛。
偶像現象已有很長的歷史。但以往的偶像基本上都局限在文學作品中,如《浮士德》、《約翰·克利斯朵夫》、《牛虻》、《簡·愛》,而且崇拜者也只是極少數人。一些專家指出:追星現象的出現是與明星制度建立、傳播媒介發展相關連的。著名影城好萊塢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明星制的地方,製片人運用電視、報刊、廣播、電影等手段使演員發紫走紅,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。因此,追星者心目中的偶像比起小說人物大不相同,前者具有鮮明的客觀色彩和具體形象;不像後者是需要崇拜者加以主觀再造的抽像人物。
追星者對偶像的崇拜決不是一般程度的偏愛。他們關心偶像的一切,甚至有共命運的感覺。從東京、洛杉磯到凡是有明星起居出沒的地方,時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:追星者風塵僕僕匯聚一起,相機是希望能同明星拍照;簽名冊、相片、雜誌是等待明星簽名;鮮花是準備奉獻的;雙唇是企求親吻的。為了能夠與明星見上一面,追星者會不顧嚴寒酷暑,等上幾小時、十幾小時。當明星一旦出現,他們就會叫出對方的小名或暱稱:「費翔,你家的貓又病了嗎?」
「邁克,你現在的臉好白呵!」追星者對明星的細枝末節都瞭如指掌。
在各種追星者中,球迷是最狂熱的。世界上許多球星的球衣差不多都被他們撕碎過,作為紀念品。歌迷的瘋狂也令人喟歎。1980年5月10日下午,日本著名的歌星和影星山口百惠告別藝壇。那天的告別演唱會上,全場泣聲如潮,排山倒海,歌迷們淒厲的叫聲撼人心魄,希望百惠能夠改變初衷。當百惠憂傷欲絕,終於別去後,許多歌迷都黯然神傷,覺得世界驟然灰暗。而山口百惠告別後的八年來,歌迷一直在跟蹤她,關注她,期待她復出。
「世界已經走到盡頭」
正是因為當今的明星是活生生的形象,所以許多明星的音容笑貌、言談舉止成為追星者最關心的話題,並進而加以模仿。著名的女影星奧黛麗·赫本曾因主演《羅馬假日》等片而蜚聲影壇,被稱為「青春玉女」。那一段時間,她那清純柔美的髮型風靡了世界,被無數少女所倣傚。1987年,天皇巨星傑克遜被報章披露說是漂白了皮膚,還登出了巨幅照片。於是成千上萬的黑人歌迷不待消息被證實,也相繼倣傚這位黑人歌星,將自己的皮膚用化學藥品強行漂白。類似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,偶像的時裝、髮型、飾物、口吻都會成為追星者模仿的目標。這也是廣告商為什麼要不惜代價,聘請明星充當模特兒的真正原因。
追星者對偶像的情感是極其微妙的,心路歷程常常是從仰慕、關切、倣傚到依戀。追星者對偶像的關切往往很動人,《鱷魚鄧迪》的男主角鮑爾·霍根患病時,全澳大利亞為之牽動,近五千人寫信去電,祝他早日康復,其中包括澳大利亞總理。霍根所住的醫院鮮花堆成了小山,另有許多用銀色瓶蓋做成的鱷魚。在美國紐約,還有一個「評男人會」,參加成員是近萬名女性,其主要的活動內容就是評論男影星、男歌星的容貌、氣質、魅力等。她們對占姆士·邦德的評價是:大嘴巴和一雙多情的眼睛吸引著女性,女人們想像跟他接吻時一定有欲仙欲死之感。
隨著追星者對偶像的崇拜心理不斷加劇,依戀感就自然產生,並使偶像成為自己人生的支柱。追星者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涉及到物質等領域,但兩者在心理上竟有「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」的現象。偶像的榮辱沉浮與追星者息息相關。因此,有些偶像的婚姻竟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追星者的贊同。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就曾向自己的歌迷和影迷袒露戀情,以求得崇拜者的支持。雖然崇拜者一般都不會作梗,但失望者也不在少數。有些偶像的終身大事也曾遭到崇拜者的激烈反對,有的認為這個臭男人會毀掉自己崇拜的女偶像,有的認為那個壞女人會溺斃自己所熱愛的巨星。而在這些反對者中,很多人是因為自己遭逢艷遇的幻想破滅後大發醋意的。著名的日本歌星西城秀樹面對這樣的追星者,曾經表示不考慮女友,希望成為「永遠的偶像」。
表現追星者依戀情緒最典型的時刻,就是當所崇拜的偶像突遭不測時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發生過同類悲劇,當一位明星因故自殺後,總會有一些追星者用同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。斯里蘭卡的阿瑪拉納加東曾經是一位影星,後來棄影從政。不久前,阿瑪拉納加東被仇敵槍殺。死訊傳出後,他的一位忠實影迷來到靈堂前,哀慟地引火自焚。一些絕望者曾經描述過當時的心境,當明星驟然隕落時,追星者會頓感自己失去了精神依托,覺得世界已經走到了盡頭,有些就因此而走上絕路。
惠特妮用婚姻闢謠
一個明星沒有崇拜者,就不成其為明星了;而一旦追星者簇擁如潮,日子也就會很不好過。對於追星族來說,最具有特徵的行為就是對偶像的永不休止的追逐。
最普遍的追逐方式就是打聽有關偶像的一切。共同的偶像是一群追逐者的共同語言或凝聚力,他們常常會在約定的地點不期而遇,不召自集,彼此極為親熱地圍地一起,傳遞有關偶像的趣聞軼事。誰瞭解得最多,誰就能成為追星者中的佼佼者。追星者最注重的是打聽偶像的住址和電話,一旦得手便整日整夜守在偶像家門口或猛打電話,希望能同偶像談上片言隻語。
更進一步的追逐方式就是跟蹤追擊,偶像出現在哪裡,追星者也會出現在哪裡。轟動日本的百惠山莊就是一個例證。儘管山口百惠已隱居多年,但她昔日的歌迷仍在到處刺探她的情報。當得悉百惠在一處山莊造了別墅後,許多追星者蜂擁而至,致使寧靜的山莊人聲鼎沸,禍及鄰居。
眾多的崇拜者在使偶像欣慰自豪的同時,也使偶像頭痛不已,他們會向偶像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。有的因貧病向偶像索錢;有的要求偶像提攜自己。一位患白血病的兒童渴望得到史泰龍的贈物,結果如願以償;一位患愛滋病的少婦殷望影星道格拉斯能將奧斯卡金像獎送給她,竟也得到允諾,除向偶像索要財物外,更多的是索要感情,希望能成為偶像的伴侶或者情人。蜚聲世界的香港影星成龍,在日本尤其聲名卓著,曾連續七年在日本獲獎。有一年因為脫不開身,沒能去日本領獎,引發了日本影迷的憤怒。1988年3月,成龍前往日本領獎,日本到處是「成龍熱」,使成龍艷遇不少。許多日本妹撩撥他,嚇得他不敢逛街。
追星族的誤解和傳言也時常困擾著明星。黑人女歌星惠特妮·豪斯頓被謠傳為同性戀者,她的崇拜者深感羞辱幾乎就要反叛。惠特妮含淚宣佈自己將要結婚,未婚夫是紐約一家餐館的老闆,以借此來闢謠。在追星族的行列中還有不少是糾纏不休者,有的甚至粗魯無禮心懷叵測。第一屆日本金唱片大獎得主中森明榮走紅後,深感大偶像難當,為了擺脫惡意的騷擾,聘請了五位女鑣客輪流護衛。
關於「追星族」的思考
「追星族」是一種極為獨特的文化現象。追星者的狂熱心理、不同偶像間黨同伐異、具體的偶像替代抽像的信仰與理想等等,使追星族蒙上一層奇妙的色彩。
追星現象又是超越民族、超越國界的。在這裡,一個偶像決不是憑政治主張、人生信仰來贏得崇拜者追逐,而是用演技、歌聲、球藝等來征服人們的,這就使追星現象遍佈全球。一個卓越的明星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,贏得各種不同信仰、不同背景的人青睞。
當然,在「追星族」中,最主要的成員是青年。一方面是充沛的精力足以幫助他們瘋狂追逐,另一方面也說明青年人更需要偶像來成為自己的楷模。所以追星族對偶像的追逐,實質上包含了他們對自身道路的不確定感和理想走向。許多影壇、歌壇、體壇巨星的生活,則是誘惑「追星族」的主要原因。許多追星者追逐明星的目的,就是覓尋顯赫的名聲、優越的地位。

Author :解放日報  王安雲、言西早

Comments

Be the first to comment.

Leave a Reply
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

*